當自己懷孕,準備成為一個母親之後,
我開始閱讀大量的教養書籍。
雖然說,盡信書不如無書,
但因為閱讀這些書才讓我開始思考,怎様能盡力去做一個稱職而且具有正面影響力的媽媽。
當一個媽媽,
對孩子滿滿的愛是基本條件,
除了愛以外,還有很多重要的事情得要學習與配合。
蔡穎卿的『媽媽是最初的老師』是我最近在看的書,
光這個標題,就讓我開始檢討自己,
在言教與身教之間究竟能兼顧到甚麼程度。
老實說,我現在的脾氣雖然比小姐時期好多了,
不過,以媽媽這個身分來說,我對自己還不太滿意。
有時候火一上來,總是不免發飆,首當其衝的就是蘋果爸。
我常覺得,產後的夫妻生活磨和比婚後還多,
除了一般日常生活之外,還多了照顧孩子的工作分配。
蘋果爸真是個不可多得的好爸爸,然而,我們還是偶而會有於齟齬。
有一次,我抱著蘋果和蘋果爸意見不和、講話有點大聲,
那一晚,蘋果顯得不安燥動、甚至大哭,
事過境遷,我才驚覺:我的個人情緒影響了孩子。
從那次之後,我就很注意溝通時的態度,儘量控制在不影響到孩子的狀態。
而耐性的培養,卻是我在做媽媽的過程中學到的最重要的一課。
熟識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一個急性子。
我吃飯很快、手腳很快、思緒很快,連走路也蠻快。
但是,生命中總有些事情急不來,
懷孕急不來、孩子的成長也急不來。
懷孕是需要耐心醞釀與等待,
提早生是早產,胎兒就是需要在媽媽肚子裡37週才能成熟,急不來。
孩子的成長也是,我開始學會面對等待、享受期待。
期待某一天,突然發現我的寶貝會笑了、會玩了、會握了....
期待某一天我的寶貝會好奇的四處張望,甚至會坐、會爬、會走路。
期待著我發現了她進入新的里程碑,興奮的和親朋好友們分享喜悅。
孩子得先從家庭教育才進入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
家庭教育能帶給孩子的影響是最大的,
身為父母的我們,除了愛,還要學習與檢討,才能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不斷成長與提升。
我永遠相信,
有懂得自我檢討與改進的父母,才有習慣自省與自我調整的孩子。
孩子是父母的翻版,
期望我能盡力做到一個稱職的好媽媽,
不做不該做的事、不說不該說的話;希望我能做的到、做的好。
蔡穎卿的部落格:媽媽是最初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