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去上嬰兒按摩,
在按摩課程結束之後,老師跟我們討論了感覺統合的相關議題。
因為上課的討論,我對感覺統合有了莫大的興趣,
課後我找了些相關資料,在這裡跟大家分享。
甚麼是感覺統合?
感覺統合是指個體將自己身體和周遭環境接觸的訊息,
透過感覺系統送達腦部作統合與分析,進而有所領悟、學習,或再命令運動系統做出反應。
由於不同的感覺刺激是由不同的神經系統來接收的,
所以各神經系統傳來的感覺須在腦幹部位做適當的組織與整合,
如此中樞神經系統的各部位才能整體工作使個體能順利地與環境接觸,並感到滿足。
換句話說,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可能因為腦部神經傳導失常,
在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前庭平衡覺、運動覺等的通路上產生障礙,
無法順利的接收、解釋,以及做出反應。
寶寶從提供無微不至照顧與保護的子宮來到世間,
初期被周遭的溫度、氣味、聲音、影像等強烈地衝擊著。
由於新生兒的感覺統合功能尚待發展,與成人不盡相同,
因此寶寶在萬花筒般的繽紛世界裡,更需要被瞭解、被呵護,才能順利成長。
感覺統合包括: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前庭平衡覺、運動覺。
零到一歲的感覺統合發展特色
一、視覺
對新生兒而言,離開陰暗的子宮,來到光明的世界,「光」是相當大的衝擊。
尚未滿月的新生兒,房間不要過亮,滿月後就可以放在一般亮度的地方。
在各種圖片中,
嬰兒偏好看人的臉、喜歡鮮艷對比強烈的色彩,動畫又優於靜態的圖。
6個月大後,寶寶開始有深度視知覺。
10個月大起,對環境訊息的接收,80%來自視覺。
0~1歲嬰兒環視周遭,對視力及後腦的發展十分重要。
圖說:NICA阿姨送給小蘋果的色彩形狀認知書
二、聽覺
嬰兒在剛出生時,聽神經尚未髓鞘化,
聲音在傳送過程中雖擴散形成回音,但仍可分辨出熟悉人(如:父母)聲音的特質。
嬰兒聽到聲音後,將頭轉向聲源,藉視覺影像,幫助瞭解所聽到聲音或詞彙所代表的意義。
跟嬰兒說話,要用緩慢、清晰、簡單的兒語方式,
如:用動詞時加上明確的動作示範、說名詞時將物品清楚地展示給他看、用疊音(如:抱抱、奶奶、車車)等。
說話時腔調高一點、強度有變化,比較能吸引嬰兒的注意。
除此之外,
我們也可以藉由手搖鈴、聲光玩具、響紙...等的互動吸引寶寶的注意、並進行粗淺的聽覺測試。
圖說:費雪聲光小海馬 (可以整合觸覺、視覺與聽覺)
三、嗅覺
嬰兒出生後,開始用鼻子呼吸,隨著每一次的呼吸,時時嗅到環境中的氣味。
正由於嬰兒的視力不好,更需要仰賴嗅覺知道母親的存在,
嗅著母親的體味,在熟悉、安適中,香甜地進入夢鄉。
隨著嬰兒的逐漸成長,母親不再時時刻刻待在身旁,嬰兒在召喚母親與等待母親的同時,
發現蓋在身上的毛毯,它的氣味及觸感讓自己得到舒暢,從此這件毛毯成了小寶寶的依戀物。
圖說:按摩時,蘋果抓著自己的衣服在聞+玩
四、味覺
人生品嚐的第一種食物,是母親的乳汁。
在吸奶的同時,體認到母親身體的溫暖與柔軟,感覺到無比的安全與溫馨。
4個月大之後,母親餵寶寶吃精心調製的副食品,開始嚐到不同食物的味道與質感。
飢腸轆轆使身體難過、心理焦躁,
而食物能解除痛苦,又蘊含著提供食物者的關愛,使嬰兒身心獲得滿足。
圖說:剛出生的蘋果,依偎在爸爸身邊,感覺爸爸的味道
五、觸覺
0~1歲階段的發展特色為口慾期,
嬰兒透過觸覺細胞密佈的嘴唇,尋找乳頭,以得到食物營養。
嬰兒也喜歡吸吮奶嘴或手指,來放鬆情緒,獲取心理安全感。
同時,透過口腔內豐富的觸覺細胞,認識自己的身體及外在環境。
此外,觸摸各種不同質感的物品,也可以讓寶寶學習觸覺的差異,
坊間有些觸覺書,設計了各式各樣的材質在書中,
寶寶可以藉由這些書中的材質去體驗並了解各種不同的觸覺。
圖說:TACO阿姨送給小蘋果的摸摸書 (封面狗狗身上就有狗毛材質的布料唷!)
六、前庭平衡覺
嬰兒出生前半年,
腦發展到皮質下層(脊髓、延腦、橋腦、中腦、間腦),出現原始反射動作。
6個月大以後,發展到終腦部位,
原始反射動作漸次統合而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強壯的肌肉張力,以及保護自己的平衡反應。
透過這些發展,維持頭部在正中位置、保持身體平衡,
以及預防跌倒時碰撞頭部,能做最快的反應。
這些姿勢反應,終生護衛著我們。
圖說:NICA阿姨送的信誼丟丟樂 (整合視覺、觸覺、前庭平衡覺、運動覺的小遊戲)
七、運動覺
在寶寶生命的頭6個月,肢體受到原始神經反射的控制,動作的本質也大多屬於不自主的。
之後,原始神經反射漸次被統合,
寶寶的動作控制從頭頸部(會抬頭)開始,到軀幹(會翻身),
然後是骨盤(會坐)、膝部(會爬),腳踝(會站),屆1歲時到腳板(會走)的境界。
嬰兒終究獲得肢體的自主性、身體的主控權。
圖說:趴著時挺起身體的小運動
圖說:學著翻身的小蘋果
各階段的寶寶的感覺統合模式
零到六個月的感覺統合發展以吸吮、按摩、伸展、嗅聞、觀察、傾聽為主。
*奶嘴、固齒器。
圖說:可以學著練習抓握、瞄準(嘴巴)以及啃咬的蘇菲長頸鹿固齒器
*在20~30公分距離內,面對著他作表情,他會注視對方的表情。
圖說:專心望著爸比的小蘋果
*兩周起,為寶寶按摩;作肢體伸展。
圖說:按摩中的小蘋果,很放鬆唷!
*於床前或床旁,懸掛旋轉且發聲玩具,引導追視及誘導轉頭。
圖說:摸著床旁邊玩具布書的小蘋果
*對著他說話,他會傾聽並注視。
圖說:專心看著爸比講話的小蘋果
*嗅聞手帕、毛巾,成為自我安撫的依戀物。
*搖籃;讓其頭靠肩,扶其頸與背,左右晃;用雙手將其從腋下抱起,轉圈。
圖說:抱著蘋果放鬆的蘋果媽
*在滾筒上練習俯趴、抬頭、轉頭。
圖說:沒有滾筒,也可以趴在媽媽的腳上玩 (金敖與金敖媽示範)
*在不同觸感的床單上,練習俯趴、翻身。
圖說:剛翻過身在玩的小蘋果
*父母懷中坐。
圖說:坐在媽咪懷中的小蘋果
六個月到一歲以搖鈴、敲擊、取物、手指動作、爬行、扶走為主。
*仰躺時,自己抓腳來吸。
*拿不同質感、不同重量的玩具,再投入盒中。
*在仰躺姿勢下,握其手,將他拉起成坐姿。
*搖搖鈴、敲擊桌面、扔擲玩具。
*開關抽屜、將東西拉出來、撕紙、翻厚紙板書頁、手指鑽入洞孔中。
*拿積木、葡萄乾。
*模仿動作:用手指物、拍手、揮手再見、蟲蟲飛等。
*抱在懷中,前後左右搖晃,作寶寶體操。
*由匍匐、跪爬(膝與手掌著地)到站爬(腳掌與手掌著地)。
*牽其手,遊走。
一到二歲以行走、攀爬、追跑、塗鴉、疊積木、按鍵、仿說為主。
*身體的知覺敏感,能察覺尿布濕了、髒了。
*自己脫鞋子、襪子、褲子、使用湯匙、學習杯。
*插棒、疊積木、簡易幾何積木崁入盒、抓著筆塗鴉。
*按電視遙控器、玩具電話鍵、玩具鋼琴。
*擲小球、拋海灘球、滾接球。
*爬上爬下;爬階梯、被牽著手上下階梯、倒退著走。
*搖木馬、騎馬(爸爸跪爬,寶寶騎坐在其背上),加強平衡感。
*助行推車;坐滑行車用雙腳滑行;在浴缸中,體驗站立、行走。
*在不同地面走路、跑步;繞著家具跑;踢球、追球。
*聽簡單的指令做事;仿說;簡單的表達;哼唱。
胎兒階段 | 出生~6個月 | 6個月~1歲 | 1歲~2歲 | 2歲~3歲 | |
視覺發展特徵 | *已能感知光線 *會出現皺眉、閃 避的反應 |
*滿月後,已具有注 視與兩眼固視能力 *有視線追蹤的能力 *對曲線、對比色、 人臉有明顯的喜好 |
*學習用兩眼判斷距離 *喜歡追蹤眼前的物體 *具深度(距離)知覺 *能夠分辨不同顏色 |
*視覺的移動能力明 顯增加 *視覺辨識能力激增 *眼手間的協調能力 在不斷的嘗試中成 長 |
*視覺觀察力越發敏 銳 *由視覺引發手部操 作能力明顯增加, 強化眼手間的協調 機能 |
聽覺發展特徵 | *懷孕五個月時, 已能聽到外界的 聲音 |
*出生後,對聲音的 辨識已相當敏銳 *會轉向聲源,並能 分辨音高、頻率。 *偏好「慈母語」的 說話形式 |
*喜歡傾聽各種聲音 *逐漸聽得懂一些簡單 的話語或指令 *輕柔的音樂具有安撫 情緒的功能 |
*能理解日常用語 *喜歡特定節奏的音 樂,並會隨之起舞 |
*能理解生活用語, 並能簡要回覆 *輕快的節奏能引發 肢體間的協調 |
味、嗅覺發展特徵 | *味蕾在懷孕20週 時就已經發展得 很好,母親所吃 的食物味道會透 過羊水傳給胎兒 |
*出生後,就具有味 覺與嗅覺能力 *舌頭能分辨味道且 明顯偏好甜味 *哺餵母乳的新生兒 數天後就能分辨出 母親特有的氣味 *含甜味的液體有安 撫的效能 |
*味覺與嗅覺的辨識能 力敏銳 *明顯出現強烈的味覺 偏好 *喜好含甜味的液體, 並具有安撫的效能 |
*味覺與嗅覺的辨識 能力相當敏銳 *對飲食會有自己的 偏好 |
*味覺與嗅覺的辨識 能力相當敏銳,對 生活周遭各種氣味 已能辨識,並能夠 表明 |
觸覺發展特徵 | *觸覺神經發育已 相當完全 *具有探索反射動 作 |
*新生兒對撫摸、疼 痛、溫度等刺激會 有反應 *喜歡被擁抱、撫摸 藉由接觸感受親情 *逐漸會以手腳來碰 觸周遭物品、玩具 *透過吸吮、觸摸逐 漸瞭解自己肢體的 位置,建立身體形 象的概念 |
*喜歡主動碰觸周遭物 品,探索行為明顯增 多 *喜歡探索自己的身體 :吸手、咬腳 *爬行後,會移動身體 增加探索的機會 *被撫摸,會達到情緒 的放鬆安慰功能 *透過吸吮、觸摸,瞭 解自己肢體的位置, 建立身體形象的概念 |
*喜歡以直接觸碰的 方式,增加對事物 的認知 *對家居生活事物深 感興趣,具探索欲 望 *對玩具的操作興趣 明顯增加 *口腔觸覺需求逐漸 轉換成雙手的摸索 操弄,逐漸能正確 掌握外界的狀況 |
*喜歡以實際的行動 來滿足好奇心,豐 富認知學習 *對家庭以外的生活 空間產生好奇 *藉由雙手的摸索、 操弄,瞭解各種物 質的溫度、濕度、 硬度、質感,正確 掌握外界的狀況 |
前庭平衡覺的發展 | *胎兒在子宮中已 獲得許多晃動的 前庭刺激 *準媽媽應保持正 常的生活步調 |
*輕微搖晃,可對前 庭神經系統產生抑 制作用,使情緒平 緩,而劇烈搖晃則 會產生促進、興奮 功能腦部過度刺激 反而哭鬧不休 |
*各種促進肌肉張力運 動(爬行、翻身、被 舉高),不但助於前庭 平衡覺亦影響日後平 衡等粗動作的發展 |
*騎木馬、跳躍、溜 滑梯、秋千韆,可 幫助前庭系統傳導 通路正常化 *父母的安全保障與 心理支持,是從事 具前庭刺激活動的 主要保證 |
*多利用體能活動、 遊戲設施幫助孩子 獲得適量的前庭刺 激,並在孩子可接 受的程度下,逐漸 增加刺激量,方可 提高前庭系統的調 節能力 |
運動覺的發展 | *懷孕16~20週就 出現胎動現象懷 孕後期,在子宮 環境內伸展不易 |
*俯臥經驗、肌肉關 節運動覺的刺激, 促進軀幹動作發展 *被抱起時,喜歡蹬 躍動作,是主動性 動作表徵 |
*翻身、爬行、獨坐、 站立,充分的活動肢 體,以增加肌肉關節 的運動覺 *安全、空間足夠的活 動空間以引導方式鼓 勵孩子移動身體 |
*允許孩子自由探索 *學習走、跑、跳躍 等肢體活動 *手部操作物體的動 作逐漸成熟,可教 導正確操作的方式 *利用玩具、鼓勵肢 體活動的靈活性 |
*提供運動玩具,誘 導進行各種粗動作 活動,滑步車、三 輪車、手推車均是 相當不錯的動作玩 具 |
看玩了這些資料,
原來平常我跟小蘋果玩的那些遊戲,都是在啟發小蘋果感覺統合的活動,
改天有時間,我再來分享我和小蘋果玩的那些有趣又傻氣的小遊戲吧!
信誼基金會參考資料:請點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