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今天,蘋果的體溫都夯夯的,
平常蘋果的體溫大概是36~36.5度,
但是這兩天偶而會突然高到37~37.5度。
我觀察了很久,精神、興致各方面都不錯。
除了睡覺會中斷、睡前會要媽媽抱、不肯自己睡之外,一切都還好。
於是,我又懷疑到長牙上,
撥開蘋果的下唇,下門牙的牙齦腫腫的,
不確定是不是小白點要發出來了,但是比之前又更腫一些了。
嬰幼兒保健全書第147頁有提到,
一般人以為出牙時牙齒一定會冒出來而明顯可見,其實不然。
往往是牙齒冒出來的幾星期、甚至月餘以前,
嬰兒就開始有出牙的徵兆,
造的可能在嬰兒才2~3個月大的時就開始。
而且牙齒從牙齦往外冒出的途中,要衝過神經和一些組織,有時候會導致牙齦腫痛或發炎。
尤其是躺下時痛感最強,因為這個資事會使嬰兒的耳朵感受到牙齦的痛,
將嬰兒上半身豎起來可以減緩這種痛。
嬰兒長牙的症狀是斷斷續續、發一陣停一陣,直到一歲半之後才會結束。
牙齒從牙齦冒出來時,會釋放天然的化學物質,使嬰兒體溫升高,
但長牙即使發燒,也很少會高過38.3度。
看完這一段,我想,蘋果這兩天躺著睡覺會睡到一半就驚醒大哭,
我排除了其他可能,應該就是這個原因了。
今天中午,蘋果要入睡前又開始大哭,
抱著雖然還會哽咽、不過會比大哭好,但我實在覺得一直抱不是辦法。
於是我躺在她旁邊,
她大哭,我一直在旁邊給予溫柔的拍拍與聲音,就讓她大哭發洩一番。
哭了十幾分鐘,她累了,沉沉的睡去.....
有了哭的發洩,反而得到了好的睡眠,睡得比較久。
希望這一波長牙前的不舒服能趕快度過,
每次蘋果大哭,就是我這沒用的媽心疼不已的時候阿~
再補充新生兒父母手冊第304頁中,關於五個月長牙的說明:
1. 流口水
2. 下巴或臉部有口水疹
3. 輕微的咳嗽
過多的唾液會使寶寶出現反胃或咳嗽的現象。
只要不是感冒或過敏,那就無所謂。
寶寶也會藉由咳嗽來吸引注意力,有些寶寶則可能覺得咳嗽蠻好玩的。
4. 啃咬
5. 疼痛
發炎是柔軟的牙床組織對付迫近的牙齒為一的辦法,
對某些寶寶它會造成巨痛,有些寶寶則絲毫沒有感覺。
尤其是長第一顆牙及臼齒時最不舒服(不過臼齒是在一歲以後才會長的)
6. 易怒
當齒尖越來越逼近牙床頂端,發炎的情形會越嚴重,不斷的疼痛使寶寶變得易怒。
同樣的,寶寶所需忍受的時間長短也各不相同,
有的會持續個幾周,有些則只有幾天甚至幾小時。
7. 拒絕進食
長牙的寶寶在餵奶時常便的浮躁不安,
他可能因為很想塞個東西進嘴巴而顯得急欲吸奶,
但一旦開始吸奶,又會因吸吮的動作而使牙床疼痛,
於是又顯得對吸奶毫無興趣;
如此反覆對寶寶和媽媽都是一大折磨。
已經開始吃固體食物的寶寶也會拒絕進食固體食物,
那就得靠餵母乳或配方奶粉來補充營養。
這無須過度擔心,一旦牙長出來了,寶寶的胃口就會重新恢復。
如果保保拒絕進食的情況嚴重,就要帶去看醫生了。
8. 腹瀉(口水便)
這是個見仁見智的說法。
有些醫生認可腹瀉與長牙有關聯(可能是吞下太多口水造成大便鬆軟)
有些醫生則否決此說(擔憂父母會因此將腹瀉歸因於長牙而忽略了其他原因)
無論有無關聯,父母都不應輕忽寶寶腹瀉的現象。
9. 輕度發燒
發燒和腹瀉一樣,醫生也是各持不同意見。
畢竟寶寶長第一顆牙的時間,正好是失去來自母體免疫力的時間,
因此也容易發燒或感染。
不過,牙床發炎的確會引起輕度的發燒(低於38.3度)
為了安全起見,如果發燒持續三天以上,還是該去看看醫生。
10. 不眠
寶寶不只在白天長牙,晚上也一樣在長。
寶寶常會因牙不舒服而整夜不眠。
如果寶寶突然驚醒,不要急著哄他或餵食,
看她自己能否安定下來。
這種情形多半發生在長第一顆牙及臼齒時。
11. 牙床出血
有時候長牙會造成牙床內出血,形成一個瘀青色的肉瘤,
這毋需擔心,多數醫生建議讓他自然分解艘散,
冷敷可以降低疼痛並加速內出血的消失復原。
12. 拉耳朵、磨擦臉頰
牙床的疼痛可能沿著神經傳到耳朵及顎部,
尤其長臼齒時,
所以寶寶會出現抓耳朵或摸臉頰的舉動。
不過要注意的是當小孩耳朵受到感染時,也會有用力拉耳朵的現象,
所以如果擔心寶寶傳染到耳疾,不論長牙與否都最好請教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