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晚接到了新北市立圖書館的預約可借通知單EMAIL,
我預約的「幾米 故事的開始」已經可以去取書了,
自從發現了新北市立圖書館的網站可以線上查詢館藏、預約借書,我就常利用這樣的功能。
今天午餐後,蘋果爸開車帶我到淡水的水碓圖書館,
我利用蘋果跟蘋果爸在車上等我的時間,
快速的瀏覽一下館藏,看看有沒有其他意外發現的書可以借。
逛著逛著,我就把腳步移往兒童教養區,
架上佈滿了各種「天才、資優、優秀」的教養書籍。
從這些書名不難發現,在少子化的趨勢下,
這些獨子獨女的肩頭上背負了多少期待、多少夢想、多少超齡該會的技藝、知識、才能。
這陣子電視廣告常出現徐薇英文的廣告,
徐薇用流利自信的口條堅定的說:我能幫你的孩子進國中前就學完國中三年英文。
我看到這個廣告後一直在想,
國中的英文不就是經過評估後安排孩子在國中階段的智育發展成熟度所能學習的英文課程?!
既然如此,
為什麼廣告要不停的去強調孩子在國小畢業就能把這些英文學完?
提早學完這些課程的孩子,
到學校上英文課時,要繼續聽這些自己早就會的東西?
還是上課時間放空、打個盹?讀點其他科目?或是在課本上畫個插畫?
念書的時候,我們總是覺得早一年、晚一年的差別很大,
早讀的學生年紀比同學小就能表現的好很值得驕傲,
晚讀或是留級的學生就不免低著頭感覺慚愧,甚至被同學的父母交代:少跟他們走在一起。
出了社會,突然發現,早一年晚一年根本一點關係都沒有。
大家看的是實力、是工作表現,
頂多大學新鮮人會看看學歷、看看畢業成績,
當初我或我的主管、同事當面試官時,根本不會去回推這個應徵者是不是屆齡畢業,
我們看的是他的履歷、經歷如何展現自己,他對自己有甚麼期許,對未來跟這份工作有甚麼看法?
既然如此,為什麼要給一個孩子過度的期許、過高的要求以及壓縮的學習時間空間呢?
回過頭看看我今天借的這本幾米的書,
我在陪伴蘋果時快速的把這本書讀完了。
(因為看完幾米展,所以想更深入的了解他的創作歷程與題材背後更深沉的意涵)
幾米並非科班出身、也不算接受正規美術體系訓練,
他女兒誕生前一年才開始插畫的相關工作,
但是在對生活、對周遭有著細膩與敏銳、敏感的觀察,
以及罹患血癌的艱苦治療與生命無常的恐懼之下,
開始畫出一幅幅令人動容的畫、交織成一個個引出人們內心深處的寂寞或惆悵的故事。
他,當然算是一個既傑出又不凡的創作家。
但其實,他也只是有著一個平凡的成長過程阿!
誰說一定要在資優教育的環境下才能成為某個領域裡的佼佼者?
誰說一定要把父母親自己的夢想、無法達成的目標都加諸在孩子身上?
誰說一定要長的比別人高、生的比別人美、學的比別人多、比別人好,才是出色?
現在的孩子是不是因為這個世代對他們過高的期待而失去了太多太多了阿?!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