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好友前陣子送了我一本蔡穎卿老師寫的「在愛裡相遇」,

我把之前在竹圍圖書館借來的一樣是蔡穎卿老師所著作的「我的工作是母親」看完之後,

就接著看這本「在愛裡相遇」。

 

身為媽媽,似乎能看書的時間不多,

感謝經過溝通之後的蘋果,

總是願意跟我一起聽著音樂,我看書、她自己玩,偶而端來一個木頭蛋糕邀請我大快朵頤。

 

「在愛裡相遇」有一篇名為『用心了解小小孩』,正是為家有三歲以下的小小孩所寫的。

這篇文章裡提到:

不同階段對孩子的「瞭解」,成了我們愛孩子最大的力量來源之一,

也成了調整對孩子期待的自我檢視。

父母如果透過仔細的觀察與思考,一定能懂得孩子從語言或肢體中所要傳達的心意。

不要對孩子有不符年齡的期待,也不讓她們有不符年齡的依賴。

 

我先前曾經推薦過信誼的你的零歲孩子系列,

信誼從零歲一路出版到九歲,對新手爸爸媽媽來說,實在是很棒的系列參考書。

雖然說,這系列書籍只是剖析每個年齡層的孩子可能會有的行為發展與問題點,

對於想要找教養困擾答案的人來說,似乎不太有用,

但是回過頭來看看上面文章裡的那段話,解答正在裡頭。

 

我一直以來都不是一個好脾氣、好耐性的人,

不過,在帶孩子一路成長的這一年多來,我驚訝的發現自己一直在改變,

有些改變是自發的,有些改變則是感謝身邊好友帶給我的成長。

 

這段日子裡,

我學會了在親子互動上多觀察、多包容,

不愛多話的我,學會蹲下身子用齊高的姿勢向孩子細細解說著這個世界的點點滴滴,

我學會了欣賞一些不完美,

學會了放慢腳步的牽著孩子一起散步、看到更多過去忽略的美麗,

我學會接受孩子偶而的脫序、偶而的出錯,

但也依舊耐著性子用一致的態度一次次的向孩子說明規矩的原因。

 

除了對帶孩子的改變,

對這個世界、對周遭的人們,我也學會用更寬容、更謹慎的態度面對。

我磨去了個性上的尖角,收起了言語中不適合的字眼,學習用更厚道的心過生活。

 

有了孩子,我變得更快樂。

因為有快樂的爸媽,才會有快樂的孩子。

 

就算蘋果進入了「不要不要期」,我也覺得愉快,

因為,我已經知道這些狀況會出現的時機點,

除了自我提醒的用寬厚的心去看待她的不要之外,

我也試著用溝通的方式讓蘋果知道甚麼都說不要的壞處與帶給媽媽的困擾,

正因為這樣,蘋果的「不要不要期」帶給我的困擾與衝擊少去許多,

蘋果也能用穩定的情緒度過這段「不要不要期」的來臨。

 

其實不管是小小孩或是小孩,甚至是已經長大成人的孩子都需要被用心了解,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

成長期可能會遇到的狀況或者在同中取異、或者在先後有所差別,

但是,只要父母能用心去體會、用心去了解,

都將能給孩子減去相當的煩惱、減去相當的苦悶並給孩子帶來生活上最大的平靜與喜樂。

9.jpg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蔡穎卿 在愛裡相遇
    全站熱搜

    蘋果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