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九個多月的糖果妹開始會爬、會坐、與我們有大量的互動之後,

姊妹倆之間也開始能一起玩耍了。

三歲多的蘋果姐姐有時候真的可以分攤掉爸媽一部份的工作,

盡責的陪伴妹妹,擔任很棒的小小老師與玩伴的角色。

 

有一天,蘋果和妹妹一起在馬戲團帳棚裡玩廚房玩具煮飯,

才九個月、還不是很搞得清楚遊戲規則的糖果妹一把抓起姊姊正在煮飯的工具,

認真煮飯中的蘋果很生氣就伸手搶回妹妹手上的玩具,

失去平衡的妹妹往後仰倒到地墊上,

「叩~」一聲的撞到了後腦勺,然後哭了起來。

 

在事件發生的當下,

老實說,我是有點心疼與生氣的。

妹妹肯定覺得疼與驚嚇,所以哭了起來,

但我也明白蘋果的舉動,

說穿了不過就是因為三歲孩子開始有很明確的物權認知,

她認為糖果妹把她正在玩的遊戲中斷、還拿走了目前屬於她使用的玩具,

所以怒氣上來,一時無法控制才伸手拉扯了。

 

當然,拉扯推擠都是不好的行為,

但是在事情發生的當下,

孩子其實對於關於生氣的表達、憤怒的發洩與動作的調整還需要被教育,

若只是立刻用責罵、處罰的方式,

何嘗不是家長以身作則的在教育孩子以同樣的方式處理錯誤的態度呢?

 

現在的蘋果已經具有基本的思考能力了,

所以我們經常用問答的方式去讓孩子瞭解問題的細節,

也在問答中明白孩子的想法與感受,並且引導孩子正確的處理方式。

 

於是,我一邊抱起糖果妹輕拍安撫,

一邊請蘋果中斷手上的活動過來媽媽身邊坐下。

我問蘋果:「蘋果,妹妹哭得好傷心歐~你要給她拍拍嗎?」

蘋果有點生氣,但還是於心不忍的給妹妹拍拍胸膛。

我問蘋果:「蘋果為什麼生氣?」

蘋果說:「妹妹搶了我的鍋子,我正在煮飯耶!」

我說:「所以蘋果很生氣嗎?」

蘋果說:「對,我要把鍋子拿回來。」

我說:「那蘋果拿回鍋子的時候,怎麼忘了問媽媽、請媽媽幫忙呢?」

蘋果說:「因為我很生氣。」

太好了,我就是在等蘋果這個答案。

我說:「蘋果,媽媽跟你說,你長大了,所以你很會玩廚房遊戲,很會煮飯,

    但是,妹妹還很小,她還沒有學會去知道你的遊戲規則,

    她看到你正在用的小鍋子很有趣,所以她直接伸手拿了你的鍋子。

    我知道蘋果會很生氣,但是因為妹妹還不會說話,所以她沒有問蘋果可不可以就伸手拿了。」

蘋果在旁邊點頭,

我繼續說:「媽媽是不是有說過,如果遇到妹妹拿了你的東西,你要請爸爸媽媽幫忙拿?」

蘋果說:「有。」

我說:「因為媽媽知道,蘋果如果直接用拉的,妹妹可能會像今天一樣跌倒,

    而且,蘋果用拉的搶的,是不是跟妹妹拿你的鍋子一樣,妹妹也會很生氣或尖叫。

    所以媽媽才會請蘋果一定要先請爸爸媽媽幫忙。

    這次媽媽先告訴蘋果,那蘋果懂了的話,下次再拉扯的話,媽媽會怎麼樣?」

蘋果說:「我懂了,下次再這樣就要去罰站!」

我說好,而妹妹也不哭了,她們就繼續一起玩煮飯的遊戲了。

 

在事件發生的當下,

小小孩大哭是很容易讓我們先責怪大孩子的行為,

但其實,很多時候是小小孩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先搶奪了大小孩的玩具、用品,

激怒了正非常投入遊戲的大小孩。

 

有時候,

三歲多的小孩會拿一些不安全的用品玩傷腦筋的遊戲,

像蘋果有一次就把廁所裡的牙膏拿來擠了很多出來,

那次看著整條牙膏擠出來在洗臉盆上,我都快要暈了。

在那個當下,說不生氣還真是騙人的,

但在憤怒之餘,

我也知道自己的確也不曾讓蘋果知道牙膏不是玩具,不能這樣做。

我深呼吸,忍住憤怒,

我蹲下來跟蘋果說:「牙膏是拿來刷牙、讓牙齒乾淨的東西,

          你覺得把牙膏塗在洗臉盆上,我們還能拿來刷牙嗎?」

蘋果有點尷尬的說:「不行。」

我就說:「那我們必須把這些擠出來弄髒了的牙膏沖掉,然後拿錢再去買一條新的牙膏。

     我們家的錢就是那麼多,如果把錢拿去買新的牙膏,

     那蘋果就要少買一張新貼紙了,好可惜歐~」

蘋果一聽到事關她的新貼紙,立刻很緊張的說:「可是我要買上次看到的DORA新貼紙耶~」

我就說:「對阿,可是因為蘋果把牙膏都擠出來了,我們沒有買牙膏,牙齒就會壞掉了啊!」

蘋果很傷心沒有DORA貼紙,

我立刻趁勝追擊的的說:「那蘋果下次要拿不屬於你的東西玩的時候,可以先來問過媽媽嗎?

            不然,如果又拿了不能玩的東西,蘋果就會少了原來可以買的東西了。」

蘋果說好。

 

若是我在事情發生的當下,只是大聲的責罵蘋果說這是不能玩的東西,

那對孩子來說,只是感受到被責罵的過程,

但他其實並沒有真正明白問題的重點,甚至可能會影響到他的利害關係,

而且,孩子是在生活的過程中不停的試誤try wrong去明白甚麼可以做、甚麼是錯誤的。

如果大人只是用責罵的方式去教育孩子,

孩子不但沒辦法理解問題的真相,

反而漸漸會變得因為怕被罵而不敢嘗試,或是因為怕被罵就偷偷摸摸的玩一些不能玩的東西。

 

在人與人相處的過程中,或多或少會出現個性不合或是生氣的情況,

親子之間亦然,

我們常會因為孩子還小,用父母的威權作為教育模式,

但其實孩子經常是不知道甚麼可以、甚麼不行的,

回想自己過去的生命經驗,

就算長大成人之後,也經常有「一開始不知道不行、但作了才發現錯誤」的情況,

若身邊的爸媽、另一半、朋友或老師不能有同理心,

反而直接責罵我們幹嘛這樣做,

那心裡的感受一定覺得委屈、無奈,甚至受傷。

 

孩子也一樣,她們也是在生活中學習與成長,

她們也需要第二次機會,

第一次作錯時,爸媽的責任是教導與說明,

第二次還是明知故犯的話,

在先前的約定下自然就可以對孩子有所要求與懲戒。

 

作爸媽的心臟總是得要比過去大許多,

真的很憤怒的時候,還是先深呼吸、沉澱與平靜,

再去跟孩子說明與溝通,

這樣會比在當下大發雷霆發洩過後才後悔來的對孩子有幫助阿~

 

養孩子就是在養EQ,

希望隨著蘋果糖果的成長,

我那壞脾氣、沒耐性的個性可以調整好一些摟~^^

 

2013-03-14 15-16-04.950.jpg

 


 

後記:

在糖果妹開始四處爬行玩耍之後,

我能上網的時間真是少之又少,'

經常用ipad mini隨便瀏覽一下就關機了,

夜裡孩子們睡著的時候,我也常常陪睡就陪到自己也睡著了。

 

一篇文章往往要花上好幾天的瑣碎時間才能分次寫完,

跟過去每日一發的頻率相比,這

個網誌和粉絲團的文章量真的少了許多。

 

這個小小的網誌空間,

一直秉持著我當初成立的初衷:記錄自己的育兒歷程與日常感想,

所以幾乎沒有辦甚麼活動也儘量減少商業化的推薦,

在發文量日減的情況下,

還能有朋友願意常來,真的很感謝。

 

謝謝你們常來、喜歡我的文章、喜歡我們家的兩個小姊妹,

如果朋友們的留言比較晚回覆,真的請多多包涵與見諒,

我會儘量回覆的,謝謝你們。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蘋果媽 教養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蘋果媽 的頭像
    蘋果媽

    蘋果爸比、蘋果媽咪、小蘋果和小糖果的美滿生活

    蘋果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