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到臨時住所的這段時光,我總是戰戰兢兢的很小心。
畢竟,租處的裝潢傢俱大多是房東的,
兩個孩子還小,深怕有所毀壞。
雖然說教導孩子珍惜物品是應該的,
但別人的東西更應該要比自己的東西小心謹慎才是。
周末我們家的孩子總是會比平日晚睡,
星期天晚上,蘋果大概十點多的時候在哭哭鬧脾氣,
我也忘了是甚麼事,只記得她在客廳一邊哭一邊跳腳,
我在房裡聽到立刻出來制止,不過也已經跳了一下子了。
昨天星期二蘋果爸接到社區管理中心的電話,
原來樓下的日本鄰居因為語言不通、對台灣風俗民情不瞭解,
所以透過公司向社區管理中心反映,想請我們晚上腳步聲音放小。
不過因為透過轉述再轉述,實際詳情也不是很清楚,
只知道樓下鄰居覺得聲音有點大請我們小聲一點。
雖然平常我都有儘量約束孩子的聲音,
不過說真的,小小孩拿玩具、掉東西、走路跑步都比大人大聲,
怎麼說都是我們自己造成對方的困擾,
而且易地而處,
我自己也是一個怕吵的人,
若是我十點多還聽到樓上有跺腳聲,就算沒去反映也會覺得不高興吧!
所以,我立刻去買了一盒詩特莉手工餅乾禮盒,
寫了一張道歉的小卡片,
本考慮要不要親自登門道歉,
但後來想想,既然對方是透過管理中心傳達,那我也透過管理中心以免太冒昧打擾。
於是,我就委託社區管理中心幫我轉交給樓下鄰居致歉。
為了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聲音造成人家的困擾,
我特地再去道歉之前先跟蘋果說明狀況。
因為我經常提醒她腳步聲,所以她一下就知道了自己造成樓下阿伯不高興,
她乖乖得跟著我一起去管理中心,
看著我跟管理中心的叔叔說明我們家的歉意與小孩的狀況,
然後再讓蘋果跟管理中心的叔叔說對不起。
道歉的時候,
蘋果的頭低到不能再低了,也怯生生的說了對不起,
透過這樣親子共同處理的過程,非常實際臨場的讓蘋果明白事情的嚴重性,
也讓她知道,這些都不是媽媽爸爸說說而已,
真的讓樓下阿伯不高興了。
回家之後,
蘋果不敢再用力走路或大聲說話了,甚至還會制止妹妹大叫。
今天早上,
管理中心的組長特地告訴我,
他已經把禮盒交給樓下的日本鄰居先生,
鄰居很客氣的說不好意思,
也說他能理解小小孩的狀況,
並且轉告我們晚上十點之前是絕對沒關係的,
不過因為他習慣早睡早起,所以請我們十點之後儘量小聲一點就好了,
也希望我們不要在意、不要放在心上。
這是最實際的生活教育。
當別人提出指責時,我們要先檢討自己、勇於認錯,
然後,釋出善意、努力改善。
自己的感受很重要,但別人的感受也應該同理體會。
我的好友跟我聊這次的事件時,
給我的一段話非常棒,她說:
每天都有可能會遇到不愉快、不開心的事情,
無論是我給予別人的、或是別人給予我的,
當下一定會有情緒反應,可能會憤怒、生氣、羞愧、煩惱,
但是,學習跳脫自己的本位主義、多站在對方的立場想一想,
真的會有不一樣的體認,也就更能作出睿智的下一步。
生活中的教育比教科書更直接、更強烈,
願這一條道途上的石頭、坑洞都能成為我與孩子的學習與成長。